查看原文
其他

炎炎红镜东方开,明朝日月换新天!——邵峰院士与邓天敬博士联手打造炎明生物

药时代访谈 药时代 2021-12-13



药时代编者按:

一位是在生物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科学院院士一位是在CRO领域沉浸多年的商业精英


一位在真理之路上无尽求索一位在创新济世中壮志宏图;
一位怀揣“无上真经”——“细胞焦亡” ,一位掌握“御剑之术”——“商业运营”
这便是最新现实版“中国合伙人”——炎明生物的两位创始人:邵峰院士邓天敬博士


本次专访,我们旨在挖掘其合作创业背后的故事。在采访当天,我们也感受到了二者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邵院士温和儒雅、娓娓道来、如“坚冰”般冷静,邓博士精明干练、逻辑缜密、如“烈火”般激情,二位联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冰与火之歌”。‍‍‍‍‍‍‍‍‍‍‍‍‍‍‍‍‍‍‍‍






左:邵峰博士董事长(北生所科研副所长,资深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University of Michigan博士)
右:邓天敬博士CEO (原保诺科技BioDuro(中国)CEO、BioDuro-Sundia全球Discovery总裁、BioArdis联合创始人、Marquette University博士)


  “中国合伙人”之牵手  

两个领军人物缘何走到一起?为何大胆选择重新出发?从头开始?


2005年的7月16日,那时的中国生物医学领域,归国博士不多,做PI的人很少,由于中美科研的巨大差距,海外名校博士后一般都不倾向于做这样一个选择。从机场到实验室的路上,邵峰心情复杂,从哈佛回国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以至于后来他将这个决定称之为“自己的第一次创业”。离开具有最好学术环境的世界顶尖科研学术机构,回到中国,到当时刚刚成立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对自己的科研事业发展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冒险。这种自由选择变成了绝对责任,孤身一人需要把团队建立起来,找到好的研究项目,开始自己的独立科研生涯。可能正是因为这次“冒险”,成就了邵峰院士,在43岁成为了我国最年轻的院士。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邵峰院士走了跟大部分同辈人不一样的路,第二次创业创立“炎明生物”,他也是在坚持做前所未有的事情。

邵峰院士感慨道:“第二次创业也许将来会成为记忆最深刻的时期吧,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做原创研究的,一直希望我做的研究能够对医学和疾病的理解有促进作用,我的研究生涯里也是一直在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从本科的化学专业背景到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感染与免疫、直至炎症与肿瘤的前沿研究,不断学习,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进入新的研究领域。幸运的是,我们在过去十几年的不断转型中,确实在和疾病相关的炎症反应研究领域走在了全世界前沿,做出了很多原创的科学发现。

在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中,我们看到,我们做出的一些原创的发现可能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潜力,所以会想要去做转化。但做新药研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的优势是在前期的研究领域比较领先,再往下走并不十分擅长,还需要努力学习,另外我毕竟是学术单位的全职科研人员,有很多其他的科研任务要去完成,所以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做这件事。而邓总在对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方面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所以我们是有很好的互补性的。”

邓天敬博士也很赞同:“我跟邵老师有一种特殊的缘分,在一年多以前,我找到了邵老师,而第二次聊完之后我们就有了从科学到企业的合作想法,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都愿意去做创新、都愿意去挑战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邵老师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而我也做过公司,创过业,也做过药物研发,我们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就是我们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做这个公司的原因。”


  “中国合伙人”之握剑  

处在领域最前沿的“细胞焦亡”有何亮点?基于此创立的“炎明生物”又有哪些初衷与愿景?


细胞焦亡——细胞焦亡是天然免疫反应的“大门” 、炎症和肿瘤治疗领域新希望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重新发现并证实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坏死方式,其特征为细胞膜破裂,并伴随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释放。细胞焦亡的形态学特征、发生及调控机制等均不同于凋亡和其他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广泛参与感染性疾病和多种组织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这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细胞焦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认识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Pyroptosis(焦亡)

  • 细胞涨大,直至细胞膜破裂

  • 细胞质内容物泄露
  • 强烈的炎症免疫反应 (“脏”的死亡)

邵峰院士十几年前开始从细菌感染机制研究转向抗细菌先天免疫研究,特别是炎症小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一直在深耕其中的关键分子机制。炎症小体是机体细胞内触发的一种炎症反应机制,它的下游会导致细胞发生一种死亡,也就是焦亡,同时伴随重要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的释放。2010年开始,实验室在炎症小体如何感知病原或者危险信号方面有一系列的突破,发现了一些新的重要免疫受体分子。2015年,邵峰院士实验室在炎症小体下游如何引发细胞焦亡方向也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首次找到了执行细胞焦亡一类关键蛋白分子,就是我们现在常听到的Gasdermin家族蛋白,包括A、B、C、D、E五个家族成员。Gasdermin蛋白在细胞内被激活后,其N端结构域在细胞膜上寡聚,形成内径18纳米左右的很大的孔道,导致细胞渗透压的变化,直至裂解性死亡;焦亡细胞会释放出大量促炎性因子,包括我们在免疫学里面称作为危险信号的一些分子,所以会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


从基础科学角度来说,细胞焦亡是机体本身为了应对感染,免疫挑战,或者稳态失衡而产生的炎症反应。邵峰院士认为,细胞焦亡是机体炎症反应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是人们之前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概念。当然,炎症总是一把双刃剑;已有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及其触发的炎症反应和很多炎症性疾病是密切相关的。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团队最新的研究揭示,利用生物正交系统选择性地将向肿瘤细胞里递送和活化Gasdermin蛋白,激活细胞焦亡后,可诱导机体产生高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导致肿瘤被清除。另外,邵峰团队还发现,Gasdermin B(GSDMB)蛋白介导的细胞焦亡是肿瘤免疫中毒性淋巴细胞杀死和清除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效应机制。


炎明生物——做医药创新企业中的“神农氏”


邓天敬博士首先为我们详细阐述了“炎明”背后的含义:

公司LOGO是一个抽象的太极图。“炎”——“炎”代表了炎症,这正是我们要做的新药研发的根本。另外,“炎”也代表了我们中华炎帝,有传说炎帝就是神农氏,我们要努力学习神农氏,“勇于创新”尝百草治病救人。


“明”有清晰、明确之意,基于清晰的炎症反应(焦亡)机制,明确相关炎症疾病的治疗策略;同时,“明”又可作“日月阴阳”之解,寓意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上调或下调,而这也正是炎明研发业务的核心所在。


英文名:Pyrotech Therapeutics。其中Pyro代表着pyroptosis,也就是细胞焦亡。邵峰院士也表示,Gasdermin活化导致的细胞焦亡,不仅和诸如炎性肠炎,炎症因子风暴等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的疾病相关,他们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主动激活焦亡来上调炎症反应水平,能够触发更好的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炎明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全新的科学原理认知,针对邵峰实验室发现的一系列与炎症小体或细胞焦亡相关的新靶点分子,搭建了有效的技术平台,精确操控细胞焦亡和炎症反应,对其进行上调或下调,以期获得药物分子,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和选择


两位创始人的愿景就是,基于细胞焦亡的原理认知和建立的技术平台,以原创科学发现为驱动,组建世界一流的团队,把Pyrotech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


  “中国合伙人”之剑出鞘  

初创炎明,他们遇到了哪些挑战?当下中国新药研发大环境对他们又有何影响?


谈及中国新药研发的发展,邓博士非常乐观:

“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在新药研发上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全社会对于医疗健康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大家都很关注、很重视如何能够解决一些医学难题,研发出新的药物,对于健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政策上,不管是药监局的政策还是新药审批的政策,都是在与时俱进,努力赶上国外。专业能力上,近十年也有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公司都去做小分子,大分子的开发,专业能力,平台的建设有很长足的发展。


两年以前我就在思考,中国下一步创新医药公司的趋势是什么,我们是不是能去做一些最源头的创新?这就需要我们问自己五个问题:


  1. 中国有没有顶尖的科学家来引领?

  2. 有没有世界上一流的研究成果可以转化成新药?

  3. 中国有没有做创新药物所需要的经验、资源和技术手段?

  4. 中国有没有能够长远投资的资金?

  5. 中国有没有可以做药的人才?


这几个问题,我从15年前回国的时候,就在思考。我是做药物研发的,前20年一直是在CRO这个领域,不管是临床,还是临床前。回国以后参与保诺的创建,担任CEO,保诺现在也非常成功,有了两千人的规模,但那个时候中国做新药研发的Biotech还没有发展起来。转变发生在10年前,迄今为止有很多很多成功的公司,从最开始的快速跟进形式的研发,到后来跟进得越来越早。


而在最近的两年里,经过了15年的建设,中国已经培育出了新药研发的成熟土壤,不管是技术平台还是CRO公司,都已经趋于成熟。中国已经开始有很优秀的科学家,很多很好的世界领先的源头上的创新。此时创业是很好的时机,不是只做me-too、me-better,而是做真正的创新。”


邵院士也做出了补充,认为当下中国还需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心态上缺乏冒险精神,过去我们的新药研发是跟着国外走的,别人已经做成功的、或者已经证明可以成功的,我们会紧紧跟上,并做一些改进和提高。但如果是别人没有做过的靶点或涉足的领域,我们是没有这个勇气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无论是新药研发企业,甚至是学术界的研究,基本都是这样。我们总说缺乏0-1,缺少原创,一个主要原因其实是我们不敢创新,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是在能力方面,我国目前还处在努力追赶、能力建设的阶段;特别是在转化医学的能力方面,我们和国外相比还相当落后。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和动物模型到疾病临床应用,中间有很大的鸿沟,急需兼具临床医学和基础科学研究两方面能力的优秀人才去填充这个鸿沟。”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炎明生物广聚天下英才


邓博士从战略层面介绍了炎明的需求:我们需要招到最好的人才。


“我们有邵老师——这个领域里对于细胞焦亡理解最深,最好的科学家。而围绕着邵老师打造一个最好的团队,正是我们目前做的事。我们的目标是在三到五年内把原始研发转化到能上临床1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需要有专业领军人物的带领,也需要非常多能干的年轻科学家加入我们,所以前半年,我们基本上都在做团队的建设。


药化的、计算化学的、生物的、药效的各个领域的人才都需要,同时,我们需要在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个领导者,建设一个人才梯队,达到一个有规模、有梯队、有活力的近百人的研发团队。我们非常希望那些跟我们有着同样的愿景和目标的人来加入到我们的团队当中,一起努力,做这样的探索,做前所未有的事。”


邵峰院士也从个人发展的层面进行了补充:

“从吸引人才的角度来说,我想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


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具有开创性的,对于有新药研发理想的人来说,炎明生物应该是有吸引力的。


新药研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非常多的学科和专业,需要多个团队的协作,我们是一个初创公司,而且是原创科学驱动的研发型公司,对这样一个科学性非常强的企业,员工可以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原创药物研发的每一个环节,这个是很多其它公司,包括大药企所不能提供的。我相信聪明的、有理想追求、有激情的年轻人也会想到这一点的;在职场中,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让个人自身价值不断增加,这是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元素;而且,有机会亲身经历如何把论文上的新的科学发现,转化成能进入临床的药物,最终解决疾病问题,炎明生物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给年轻人的成长和事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语


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大背景下,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以成立,种下希望的种子,旨在以中国科学家领先的科学发现为基础、以原始创新为驱动,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将中国的原始创新成果惠及全球炎症疾病和肿瘤患者,助力中国进入全球研发第一梯队。目前炎明生物正在打造近4000平米的世界一流研发总部和新药研发团队,并将于美国建立研发中心,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自成立起,炎明生物得到了国内著名投资机构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充裕的资金和丰富的资源支持全新靶点的新药研发项目。


我们相信炎明生物的诞生与发展是基于他们对科学的执着和对造福人类健康事业的使命感。我们仿佛已经看到在中国原创新药研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又一朵希望之花正在绽放!



关于炎明生物



炎明生物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性和肿瘤的革命性创新药物,并以中国科学家领先的科学发现为基础、以原始创新为驱动,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炎明生物选择在炎症疾病和肿瘤领域尚未被攻克的医学关键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邵峰院士有关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通路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建立了“细胞焦亡与先天免疫调控的分子开关”技术平台,通过和国内外领先的医学转化机构合作,致力于将中国的原始创新成果惠及全球炎症和肿瘤患者。


关于邵峰院士



邵峰院士现为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yrotech Therapeutics)创始人兼董事长,43岁当选中科院院士,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院士。他本人主要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抗细菌天然免疫领域,以及细胞焦亡研究领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邵峰院士的发现为探索病原菌感染以及炎症、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于邓天敬博士



邓天敬博士现为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yrotech Therapeutics)创始人兼CEO。他2006年回国参与了保诺科技(BioDuro)的创建。在创立炎明生物前担任BioDuro中国CEO以及BioDuro-Sundia全球药研总裁。



END


中国好PI



中国好投资人



中国好BD



推荐阅读


药时代,聚焦新药研发,荟萃行业精华,分享交流合作,共筑健康天下!

点击这里,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